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四、教学重点、难点
响度、音调、音色是理解日常声现象中的重点,更是难点。比较三个特性,我们觉得,声音的响度与音色特点稍许容易接受一点(可能与生活原有的经验知识基础有关),可对于音调及其影响因素有一定的困难,可视作一个难点。另外,学生对于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声音的音调(高低)概念也易混淆,这也算作一个难点吧,应重点突破的。同时,难点的还有一点就是概念较多:强弱、大小、响度、振幅、高低、音调、快慢、频率、赫兹等,需要逐步深入。对响度、振幅、音调、频率应重点强调。
五、教学法选择及其依据:
本节课准备采用演示实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交流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从活动中总结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与本质。因为毕竟声现象与生活结合的还是比较紧密而易于建立模型的。学生的理解难度也不是很大,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动感官,对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有帮助的。
从学生层面来理解,刚接触到的物理现象,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现象开始的。因此,感性、直接、易于把握便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代言,然而唯一缺失的就是从生活中总结归纳现象的能力,因此,如何更为科学地描述现象,总结规律或是在引导下科学有序地建构模型,从而掌握新兴知识还是必要的。本课的设计就是注重了这一点的训练。
六、教学辅助手段
实物器材:羊皮鼓、二胡、纸屑、钢尺、梳子、扑克牌、A4纸、橡皮筋等。
多媒体器材:视频、各种课前录制的声音文件、展台等。
七、教学过程及思路设计:
(一)、课前活动
为了能够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活动的目的性和操作熟练程度,为解决重难点服务,设计了三个实验,其中一个为自选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主导思想。
实验1:选择钢尺或橡皮筋做这样一个实验
伸出长度
拨动方式
振动幅度
声音强弱(大小)
等长
用力拨动
轻轻拨动
活动2:撕一张纸,比较快撕、慢撕发出声音高低的不同(注:只要判断出尖细与低沉即可)
撕的方式
快速撕动
缓慢撕动
声音高低(尖、沉)
活动3:用硬纸片划动梳出,比较有何不同(类同活动2)
划的方式
快划
慢划
声音高低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