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材料,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以图析文,发现问题,自我感悟,建构新知。
2.合作学习
利用分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互补,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提高。
3.探究学习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善思,乐于探究,在活动中探究理解,探究后提炼观点。
【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和对教材结构、学生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引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的角色引入“外出旅游时该如何选择衣物”,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此设计也是根据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同时为后面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
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主要采用问题驱动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出一月份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分析、探讨以下问题:
1.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主要穿过了哪些地区?(指导学生动手在地图册上将0摄氏度等温线画出来,以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加深印象。因为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的植被、耕地类型、河流水文特征、农作物种类等,均有较大差异。)
2.一月份,漠河和海口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
3.计算一月份漠河和海口的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学生通过读图分析,逐步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并且知道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漠河,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南海诸岛)。
然后,在学生掌握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夏季的气温图,通过读图分析,认识到我国夏季南北温差不大,概括出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并且知道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