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三)总结本文特点
1、课文用准确、精炼、生动、含蓄的语言特色,运用了反衬和烘托的手法。
2、本文的议论六幅画面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是第一幅画面,说明有了人的活动自然就增色了,第二层是第二、三幅画面,一是延安的农民,他们愉快的劳动、二是 知识分子,在生产劳动中生活和人生的意义,表明了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伟大。第三层是第四、五幅画面,在贫瘠的环境中,人对自己思想境界的改造,在荒山石 洞里读书,在桃林“茶社”探讨人生。第四层是第六幅画面使文章的思想感情达到高潮,赞美保卫延安的战士,而前面所写的一切安宁的生活,都是因为有他们的保 卫,进而完成对崇高的民族精神的赞美,议论的句子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层层递进,并且像一根红线把六幅画面串在一起,连在一体。
(四)、小结
1、第四个画面,写那在石洞中促膝而坐、“明白生活意义”的一对男女,表明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是“大自然的主宰”。
2、第五个画面,通过写人们在桃林茶社休息的情景,表现了“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3、最后一个画面强调了民族精神的体现者——英雄战士乃是伟大中最伟大者,层层深入,最后完成主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第二、三、四题:
练习二目的是进一步理解中心与材料的关系,练习三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练习四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石洞雨景(点的描写)
风 景:黄褐色的浊水、怪石峭壁
静寂灰黄、天然石洞
议论
人的活动:延安一对(促膝谈心) 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
重庆一对(偎依低语) 是“大自然的主宰”
桃林小憩(面的描写)
风 景:二、三十棵桃树、半盘石磨、
几尺断碣、荞麦、大麻、玉米
议论
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人的活动:书籍代替了枣子和茶争论哲学问题
北国晨号(点的描写)
风 景:空气清洌、朝霞、粉红的声色
议论
民族精神的化身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人的活动:小号兵、荷枪战士 (严肃、坚决、勇敢、高度的警觉)
四、说板书
我在设计板书时借鉴了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纲要信号”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一些纲要信号,组成一个有机系统,尽量做到直观、简明、有序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A)
高原晚归(农民) 延河夕照(知识分子)
沙漠驼铃(驼队) 记叙:人的活动 石洞雨景(革命恋人)
北国晨号(士兵) 桃林小憩(革命者)
板书(A)景是沙漠、高原、延河、石洞、桃林、北国、人物是驼队、农民、知识分子、革命恋人、革命者、士兵。景物描写从详到略进行,而人物描写从抽象到具 体进行的。用以告诉学生人是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人,也就无所谓风景了。充分体现课文记叙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在课文开始讲通过这个板书让学生把握阅 读提示。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