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让后让学生用一个字分别概括每首诗的情感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深入诗词,把握情感的差别。《秋兴》由“故园心”很容易总结出 “思”字;《咏怀古迹》由“分明怨恨曲中论”不难总结出“怨”字;《登高》由“万里悲秋常作客”可以轻易找出“悲”字。情感各异,但悲以贯之。

三读,展开想象,感悟意境美。

我以以《登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意象分析,感悟意境美。

古人云“立象以尽意”“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是诗歌的灵魂。引导学生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去体验是意象,诗歌鉴赏的关键。 科林伍德说“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诗的形象,我们读者通过想象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 象。而感受体验则是以全部身心投 入作品,心灵与心灵相沟通,感情与感情相交流,对诗人的想象活动进行再经历和再体验。

因此,在引导意象解读中,我先让学生点击这一个,就是通过抓修饰词、依据感情基调、展开想象具体分析本诗中每个意象的情感意蕴和审美意蕴,使学生明白意象在每首诗中的独特性。再由局部到整体,感悟诗中雄浑苍凉的意境美。

然后,链接那一个,使学生明确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作中的相似性。还刷新另一个,使学生明白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作中的迥异性。又点到面拓展,借以加深学生对意象的透彻理解。

四读,品评词句,领悟悲情美。

诗中有景有情,学生在入境之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如“悲”“客”“病”“苦恨”“酒杯”等词领悟诗人悲壮而不伤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怀,体会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五读。感悟朗读,品悟音乐美。

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诵读是涵咏陶冶的最佳途径。我将其分三步完成:先自由诵读,用心感悟,借声传情。再配乐朗诵,在悲凉的背景音乐中个别诵读,互相点评,互相欣赏。最后,播放名家范读,在倾听中将诗情融入心田,完成背诵。

最后,归纳赏诗之法。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运用的诵读读法、意象分析法、知人论世法、比较分析法等诗歌鉴赏的方法做一归纳总结,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然后进行拓展迁移,要求学生用已经归纳的方法,鉴赏《秋兴》。程序相类,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不再赘言。

(第二课时)

鉴赏《咏怀古迹》,在初读感受过程中学生对本诗类别情感已有所了解,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品读诗情,学习诗法。咏史怀古类诗作本是作者借古抒情,而我们又是在 品读古人诗作,其实都是在历史中穿梭,诗人在穿梭中表情,我们在穿梭中悟情。鉴于此,咏史怀古类诗的鉴赏主要是回味的过程。回味诗之史实,了解内容;回味 诗之作者,读懂感情;回味诗之感情,读透诗作。

首先,诵读诗作,回味史实。让学生诵读后,以一名导游的身份根据杜甫诗作给大家为昭君墓写一段解说词。然后互相评比,选出优胜者,班内交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关键,通过写作让学生复原诗中昭君史实,通过对词句的品味领悟作者杜甫在字里行间寄寓的感情以及所运用的手法。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