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

墨翟,出生于小手工业者,精于工技,生活俭朴,为了百姓的利益不辞辛苦,“日也不休,以自苦为极”。

2.“素丝说”:教育的作用

中国古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作用时都离不开谈人性,墨子的贡献则在提出了“素丝说”,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影响下的改变和形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在他看来,首先,人性不是先天所成的,生来的人性不过如同待染的素丝;其次,下什么色的染缸,就成什么色的颜丝,即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能早就什么样的人。因此,不同的人性全是因为后天不同的环境与教育造成的,而非先天有善恶之分、智愚差别,所以人人都应该学习和接受教育。

3.以“兼士”为培养目标

“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决定了墨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实现这一理想的人,即“兼士”或“贤士”。关于“兼士”,墨子提出过三条具体标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道德的要求、思维论辩的要求和知识技能的要求。在战国时期严酷的社会环境下,这种追求和愿望只能是一种不易实现的空想,但这种理想中的平等、博爱精神却是人类一笔可贵的精神遗产。

4.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

出于培养“兼士”的需要,墨子确定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内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强调科技知识教育和思维训练。前者包括生产知识、军事知识、科技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等内容,以帮助“兼士”获得各从事其所能的实际本领;后者包括认识方法、思想方法和形式逻辑能力等内容,目的在于锻炼和形成“兼士”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与人论辩,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5.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1)主动。墨子不赞成儒家“叩则鸣,不扣则不鸣”的被动施教的态度,重视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提倡积极的说教和劝教。主张“虽不扣则必鸣也”的精神。

(2)创造。墨家批评儒家“述而不作”,主张“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之益多”认为既应该继承古代文化中善的东西,又要创造出新的东西,使善的东西日益增多。这既反映了墨家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也表现了其在学习与教育方法上重创造的特点。

学过了墨家的教育思想小知识点,下面考查一下同学们有没有学会呢。我们来看两道练习题:

1.“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察度)百姓耳目之实”、“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谓“三表法”。它的提出者是(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孔子

1.【答案】B。解析: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教育思想中论教育内容的第四方面——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他认为,人的认识与言论(理论和观点)是否正确需要把握三条标准,即“三表”。第一表,“有本之者”,立论要“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历史的经验和知识;第二表,“有原之者”立论还要“下原察(察度)百姓耳目之实”,依据民众的经历,以广见闻;第三表“有用之者”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检验思想与言论的正确与否,也就是“发以为刑政,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这三表法表现为尊重实践、尊重民众意愿的进步性。他提出“兼爱”“非攻”“节葬”“非命”等,都是运用“三表法”的结果。

2.墨子提出“大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观点,强调教学要求重视量力性原则。量力性教学原则实施的基础是( )。

A.教师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B.学生身心健康,具备学习能力

C.学校开展新课改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D.开展家校合作,联合家长共同参与教学

2.【答案】B。解析:墨子提出“大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而如从事焉”,强调教学要求重视量力原则,量力性教学原则实施的基础是学生身心健康,具备学习能力。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