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大家在学习教育理论的过程中都会碰见各式各样的人物和理论,尤其在教育学当中最为常见,针对于教育与社会关系当中的理论相信大家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整理我们教育与社会关系当中的理论、人物及思想吧!

(一)教育独立论(代表人物:蔡元培)

1.主要观点:

(1)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2)教育行政独立

(3)教育内容独立

(4)教育思想独立

(5)教育经费独立

2.基本评价:

该理论要求教育独立宗教,脱离政治而独立,主张教育完全交给教育家举办,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是行不通的。蔡元培强调教育独立发展,避免受到外在因素控制,但实际上教育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该理论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过于理想化。

(二)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舒尔茨)

1.主要观点:

(1)总体资本可以分为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靠教育,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获得,也是一种投资活动;

(3)人力资本的收益大于物力资本的收益,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2.基本评价:

人力资本理论突破了传统理论中的资本只有物质资本的束缚,提出了人力资本,把人的能力与物质资本等同,但是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舒尔茨强调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认为各国应储备人才,比如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但是同样不够,所以也是具有缺陷。

(三)筛选假设理论(代表人物:迈克尔、史潘斯)

1.主要观点:

筛选假设理论也叫做文凭理论,是指教育是一种表示个人能力的信号或工具。这种理论把教育视为一种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帮助雇主识别能力不同的求职者,以便把他们安置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

2.基本评价:

筛选假设理论解决了当时教育文凭膨胀的问题,但是该理论片面强调教育的信号筛选作用,进而认为教育能提高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凭理论是通过学历文凭筛选求职者,具备一定优点,筛选速度快,但是同样具备缺点,筛选方式与标准过于片面。

(四)劳动力市场理论(代表人物:皮里奥、多林格)

1.主要观点:

(1)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

(2)两个市场之间有相对的封闭性,较少流动;

(3)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工资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有较多的晋升机会等,而次要劳动力市场恰好相反。

2.基本评价:

该理论不同意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与工资收入正相关的论断,认为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他在主要劳动力市场还是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而与教育程度本身并不直接相关,教育只是决定一个人在哪个劳动力市场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