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0.教学目的:
(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21.以“研读分析,突出重难点”环节为例:
首先要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而后注意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特点,理解墨子反侵略的思想。(师生共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1)研读第5~12段。
问题: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明确: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问题:文中交代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明确: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问题: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明确: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问题: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明确:首先义正词严地指出“宋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宋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宋的不仁,因为宋本无罪。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问题:“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
明确: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问题:“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宋的计划了吗?
明确: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宋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宋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问题: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明确: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设置以上7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文意,了解墨子步步紧逼,公输盘节节退守,最终服输的过程。)
(2)读第13~16段。
问题: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明确:“今有人于此……邻有糠糟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问题: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明确:通过对比和类比。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宋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问题: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宋的计划?
明确:楚王承认墨子说得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设计以上3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教学实施方案要具备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分析其中一个主要教学环节(导入环节除外)即可。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