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单项选择题
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容量平均值约为7个组块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形象记忆 D.动作记忆
3.国民教育制度的是()
A.学校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终身教育制度 D.职业教育制度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的体现。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5.关于师生关系,“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二、判断题
6.舒茨提出了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7.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学校、学生、教师。()
8.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怎样安排课程顺序。()
9.实行教师聘任制,意味着我国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将表现为一种雇佣关系。()
10.我国唐代已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贯穿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B【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7±2,即5~9个项目,平均值为7。
3.A【解析】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与主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4.A【解析】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它表现在对待国家、集体、工作、事业、学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如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事业心、荣誉感、自尊心等。
5.C【解析】“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是赫尔巴特,他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二、判断题
6.√【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了人际需要的理论,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有三类:(1)包容需要;(2)控制需要;(3)感情需要。
7.×【解析】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
8.×【解析】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9.×【解析】教师聘任制是学校与教师在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下,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一种制度。教师聘任制度须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聘任是双方的法律行为,聘任关系基于独立而结合,基于意见一致或相互同意协商成立,并在平等地位上签订聘任合同。
10.×【解析】我国近代教育制度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