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把自己考试成绩差的原因归为试题太难、太偏,这种归因属于(  )
A.内部、不稳定、可控的    B.外部、稳定、不可控的
C.内部、稳定、可控的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2.教学中教师讲到重难点时,放慢语速,提高音调。这是利用了刺激的(  )
A.适应     B.对比     C.泛化    D.分化
3.老师问妙妙:“你有兄弟吗?”“有”“兄弟叫什么名字?”“明明”“明明有兄弟吗?”“没有。”按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妙妙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方法属于(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5.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能放慢阅读速度或重读困难段落。这主要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
A.计划策略      B.反馈策略
C.调节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
6.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将道德判断分为哪几个水平(   )
A.前习俗水平   B.他律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E.自律水平
7.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的三个主要表现是(   )
A.错误归因          B.观念陈旧
C.情绪耗竭          D.去人性化
E.个人成就感低
8.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   )
A.教师的领导风格      B.班级的规模    C.班级的性质
D.对教师的期望        E.学习方式
9.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认为智力的三维结构包括(   )
A.一般因素    B.特殊因素    C.内容     D.操作    E.成果
10.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有(   )
A.适用的针对性    B.要求的双重性    C.内容的全面性
D.行为的典范性    E.影响的广泛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考生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试题难度,属于外部、稳定、不可控的归因。
2.B【解析】题干所述为刺激的对比。
3.B【解析】题干所述为不可逆运算的表现,不可逆运算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特征之一。
4.B【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显然,题干中的描述体现了这一内涵。
5.C【解析】调节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对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
6.ACD【解析】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7.CDE【解析】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
8.ABCD【解析】学生的学习方式虽然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但并不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
9.CDE【解析】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
10.ABCDE【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表现为:(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适用的针对性);(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