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7、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1944年)世界花了15年时间和一场世界大战的代价才坐在一起弥补全球金融的漏洞,正是这样的漏洞与其他因素一起导致了经济大萧条。”当时修补“漏洞”的主要措施是( )。
A 、 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货币体系
B 、 成立欧洲共同体,推动经济一体化
C 、 签署《关贸总协定》,推行自由贸易
D 、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增长
18、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
A 、 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 、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 、 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 、 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17.答案:A
解析:1944年因吸取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在美国召开了美国、英国、中国等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建立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杜绝之前的危机再次发生。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故选A。B项说的是欧洲的一体化建设,与材料无关;C项是1947年签订的:D项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
18.答案:C
解析:材料提供的中西比较范围的扩大及领域的增多等信息表明,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了解由传统的政治、历法、社会风俗发展到全领域,C项与题目意思相符。故选C。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