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对音乐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聆听、体会的方法,初步感受《森林中的铁匠》情绪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随着音乐展开想象,感受并描绘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运用肢体律动及打击乐器伴奏进行创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音乐中情绪的变化,体会劳动的乐趣。
【难点】
体会音乐情绪之间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三角铁
四、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入
学生聆听《粉刷匠》,教师带领学生跟着音乐哼唱律动,并通过“勤劳”、“爱劳动”的主题引入本节课题——《森林中的铁匠》。
(二)新课教学
1.整体聆听乐曲
(1)初次聆听乐曲,感受美丽大森林的景色和铁匠们愉快打铁的场面。
(2)再次聆听乐曲。
师: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乐曲一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慢板的引子,带给我们的感受是由沉默到慢慢舒展;第二部分为主题部分,带给我们的感受是辉煌和欢快。)
2.分段欣赏乐曲
(1)欣赏第一部分
①聆听音乐,感受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分析音乐情绪。(较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较弱的力度,平稳且优美抒情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的早晨宁静祥和的景象。)
②跟着音乐哼唱第一部分主旋律,亲身感受乐曲舒展优美的特点。
(2)欣赏第二部分
①初次聆听音乐
感受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分析音乐情绪。(速度较快、节奏紧凑、旋律活泼,具有波尔卡舞曲风格,表现了森林中的铁匠愉快辛勤劳动的场面。)
②再次聆听音乐
师:再仔细听一听这一部分的结尾在情绪上起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场景?(结尾部分节奏更紧密,速度更欢快,情绪也更热烈,表现出铁匠看到劳动成果时的喜悦心情。)
(三)巩固提高
1.欣赏音乐,为第一部分创编表现森林早晨的肢体动作。(播放音乐)
(1)根据音乐不同的情绪创编相应的动作来表示。
(2)学生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时的美丽。
老师评价:清晨比较安静,所以我们的动作要轻轻的,柔和的,表现了大森林早晨宁静祥和的景象。
2.欣赏音乐,为第二部分加入打击乐器三角铁,并创编肢体律动。
(1)运用三角铁为乐曲旋律伴奏。
(2)为乐曲创编动作,表现铁匠拉风箱、擦汗、喘气休息等动作。
3.将肢体律动与歌曲伴奏结合起来,完整的表现乐曲。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跟森林中的铁匠一起参加劳动,一起去打铁,使我们懂得了劳动是很光荣的,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
五、板书设计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479164364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临近,推荐报名教师资格证面试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来系统学习提升面试技能。关于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