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说重点和难点】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重点又是难点;
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是重点,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说教法】
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本节“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并不难,运用前一节的探究方法完全能够完成,所以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 的“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说学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列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一是既考查了对前一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两节课内容的紧密联系;二是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兴趣,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对环境有没有影响,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引导从“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 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课堂风格。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
第二步:启发学生: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