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社会现象、教育认识)
 
2.人对环境的反映是________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________。(能动、主导作用)
 
3.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_______(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___________。(课程计划、教材)
 
4.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___________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法纪教育)
 
5.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________;组织管理能力;________。(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
 
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
 
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答案要点】
 
(1)教师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教师应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教师应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教师应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3.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答案要点】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答案要点】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
 
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