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师:同学们的答案真是丰富多彩。作为农民,陈奂生勤劳、俭朴,但在他的身上也有落后的小生产者思想或小农意识,那就是自私、狭隘、满足。但我想陈奂生的老 婆一定还要追问下去,比如她说“奂生啊,这次上城花的钱值吗?”让你们扮演陈奂生,他又将怎样回答呢?大家请根据课文内容说说。

生12:怎么不值?我不但把那房间作践得一塌糊涂,什么都捞回来了,而且还可以对村里的大伙儿吹哩:我坐过县里吴书记的汽车了,我住过5元一夜的高级房间 了! 师:同学们,他说的意思在课文什么地方呢? 众:倒数第3节。 (让学生齐读) 师:这段内容在前文有没有伏笔? 众:有,第7节到第9节。 师:怎么呼应的?

生13:前文写他有一个短处,就是不善言辞。他感到自卑,他羡慕能“说东道西,扯三拉四”的人,总是想“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有了这样的伏笔,后文就写了陈奂生“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讲了”。

生14:我认为,这是表面的照应。更深层次的照应是因为前文有他“渴望精神生活”的想法,后文才有“仅仅花了5块钱就买到了精神的满足”的句子。

生15:我认为,除了刚才所说的3节以外,还有1节也是伏笔,就是第2节。这里陈奂生的心情好,最后又回归到这种好心情。 师:你有自己的思考,这很好,不过请大家注意一下,他前后好心情的原因是否一样。

生16:不一样,他开始的好心情源于物质生活的改善—— 师:我插一下嘴,生活改善的背景是什么?

生17:改革开放。 师:对,课文前面的提示里也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请你继续讲,后来的好心情源于什么?

生18:他“买到了精神的满足”。 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陈奂生的这种“精神满足”?

生19:层次不高。

生20:有自欺欺人的成分。 师:能不能再往深处想想?

生21:他以坐过吴书记的车子、住过高级房间为荣的思想,是一种落后的、不平等的思想。 师:对,这是封建等级观念在他身上的体现。好,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和发言,我来把陈奂生的形象总结一下:他既勤劳、质朴、节俭,又自私、狭隘、满足,甚至愚 昧、落后。这两个方面在陈奂生这个农民身上是真实的、辩证的。那么,作者对这个人物采取了什么态度呢?请看课文后面的练习一中的“有关资料”:“我写《陈 奂生上城》,我的情绪轻快又沉重,高兴又慨叹……”

生22:作者为陈奂生的物质生活改善了,并有精神生活的追求而感到轻快、高兴,但又为陈奂生精神生活的贫乏而感到沉重、慨叹。 师:概括得很全面…… (下略) 教后感: 三次提问都巧妙地用陈奂生老婆的话导入,以说明帐目的形式,通过有趣的扮演,让学生快乐地走进故事、解读课文,真实地体验主人公特殊的、复杂的心理,从而 准确地把握了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意义。这堂课给我启示是:学习长文章,尤其是情节丰富的小说,关键是要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抓手”。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热门课程:幼师笔试精品课程 | 小学笔试标准课程 | 中学笔试标准课程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337331076 |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