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理解4个词语的意思;

(2)继续认识有关句式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3)理解课文开头、结尾写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能力目标 (1)能仿效范文“小中见大”及“在典型环境和事件中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完成习作《××,OK》;

面试热点:面试答辩攻略   面试教案编写    面试精神太紧张?

(2)能有感情地背诵最后一节。

情感目标 (1)能仿效范文“小中见大”及“在典型环境和事件中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完成习作《××,OK》;

(2)能有感情地背诵最后一节。

教学重点

(1)理解有关句式的特点和表达作用;(2)仿效范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开头、结尾写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其中能力目标(1)的确定基于这样的思考:有许多专家指出,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在学生把握中心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怎样运用语 言文字这个工具来表达中心思想,才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同时,各地读写结合的“双轨”教学也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能力目标(2)则受江泽民总书记的启 示,他说:“不论学什么语言,都得背,背诵使人受不浅。”的确,要实现范文语言的内化,光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熟读、背诵,因此确定最后一节富有诗意 的语言为背诵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相对浅显的实际,可把上述目标安排在两个教时中完成:第一教时,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2),初步完成情感目标;第二教时,理层次,探特色,完成能力目标(1),深化情感目标。

首先,说说第一教时的教学设计。本节课主要采用“球心突破法”,打破逐段讲读的惯例,缩短阅读的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把时间留给仿效作文。同时辅之以“比较发现法”,以落实认识、结累句式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1、“起点”的引起和重点的体现。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应注意起点的艺术性,使它统领全篇,辉映全堂。《蒙蒙细雨》的球心是“冤枉”一词,在初读课文了解 大意后,可马上引出“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一句,并提问:“‘冤枉’是什么意思?小玲为什么认为妈妈跑了冤枉路?” 目的是引出小玲认为妈妈回家取衣服之不值的两条理由:下雨和路远。接着进行句式比较:

A、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B、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

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课文原句先说一个理由和看法,而将想强调的另一个理由“还下着雨”后置,并以“再说”带出,这就增强了说话的语势,使句子具有无可辩驳的意味。

然后以“还有什么原因让小玲认为妈妈跑了冤枉路?”为中心问题,让学生返顾1~3节,引出“妈妈患过肾炎、体质虚弱”,以加快阅读节奏,加大阅读容量。至此,围绕“冤枉”的第一个教学片断宣告结束。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