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第二个片断则与前一片断相对而言:以“妈妈也认为走了冤枉路吗?从何处可以看出。”引出第二个句式:“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再说,许小燕没有蓝制 服,怎么参加演出呢?”让学生举一反三,说出妈妈所持的不冤枉的理由:保证演出和不失信。接着以中心问题“在妈妈心中,还有哪些事也不冤枉?”涵照 11~15节,提练“来不及换衣、冒雨小跑”两个细节。这样,就能大大减少问题设计,把大量花在提问上的时间还给学生。

2、“终点”的延伸。设计合理的训练让学生自去己总结归纳或布置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练习,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训练容量。为此,在梳理了全文后,可出这样一道练习:

在妈妈心中,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冤枉。

让学生根据板书填上:能保证演出走再多的路

能对学生不失信再累一点

学生上课不被耽误不换湿衣、冒雨小跑

这道题一举数得,既是练的加深,又是文的总结,更是课的延伸,练习以后,领悟“春蚕精神”这个中心轻而易举。

3、难点的突破。教学难点是根据学生实际提出来的,本课的难点其实就是句子“那雨小得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那蚕吐出来的丝”的理解。突破方法是:在揭 题时引出这句话,并进行句式比较,让学生认识字面上的意思——这是一个比喻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对雨的特点进行了描绘,使句子的表达具有美感和抒情色 彩。在揭示中心后,先以饱含激情的语调小结,再铺设一个阶梯——面对此情此景,此刻的雨还会跟平常一样吗?细雨和教师的工作有什么相似之处?相似之处的得 出也就解决了它的象征意义,难点迎刃而解。

小语界的前辈张志公先生曾说过关于“带学生从文章里走几个来回的”主张,从教学大纲的规定则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应该做到读写结合,而从读中学写,读是基础。因此,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主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旨在让学生领悟范文的风采,予以借鉴,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读理层次;二读忆中心;三读探特色。

在第三个步骤中,以话题“范文在写作上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设计典型:典型的时间(早晨上班,时间相对紧迫);典型的环境(蒙蒙细雨,更兼远路,为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跳舞台);典型的人物(刚刚病愈的妈妈,体质虚弱);典型的事件(以“我”的心理活动作铺垫,以“口角之争”的对话和提示语把事件写得诗意葱茏)。

通过探讨,让学生明白:假如没有在这样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间,人物就无法表现自己的品质。因此在写作文时,有必要适当予以虚构借鉴。

2、其它特色:

题目:以景命题,意味深长,具有抒情色彩。

题材:身边事,小中见大。

结构:前后照应,反复咏叹。

语言:口语化,多种句式灵活运用。

然后,迁移仿作:

题目:《××,OK》

最后,说说板书:

14蒙蒙细雨

下着雨保证演出

路远冤枉(不)不失信

患过肾炎来不及换衣冒雨小跑

春蚕精神

该板书紧紧围绕球心“冤枉”展开,左右对照,人物精神一目了然。同时有利于语言的转换练习。

《蒙蒙细雨》第二课时说课稿

《蒙蒙细雨》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那当老师的妈妈冒雨去学校上班,在快到校门时,突然想起忘了带那件准备给班里学生穿的蓝制服。为保 证班级能正常参加歌咏比赛,学生上课不被耽误,妈妈不顾路远体弱,匆匆冒雨赶回家,来不及换下淋湿的衣服和带上雨伞,匆匆取了衣服,又赶往学校。从这件平 常的小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而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的感人形象。

教学这篇课文共安排了两课时,我上的是第二课时。这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学习课文4~15自然段,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体会课文结尾的象征意义;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4~15自然段,体会人物品质。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结 尾的象征意义。研究的主题是: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一、谈话导课。概述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探究人物品质。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4~15自然段,划出描写“妈妈”言行的语句读一读,并挑选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得特别认真,写上自己 的体会,准备交流。在交流反馈时,重点抓住:妈妈斜了我一眼:“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再说,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怎么参加演出呢?”让学生体会。而在 体会这句话时又重点抓住“斜”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斜”的原因。这样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感受了人物的品质。再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进一 步感悟人物的品质。

三、情感升华,拓展训练。这里我首先安排一个导语,引出结尾。再让学生体会结尾的象征意义。随即又安排了一个写话练习,这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 能力,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人民教师的崇高品质。再是拓展,出示并让学生表情朗读一首赞美老师的诗,同时让学生也来说一说有关赞美老师的诗句。最后,要 求学生课外再收集赞美老师的诗、歌曲等,也可以自己动手写,并提议召开以赞美老师为主题的班会。以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热爱老师。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