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7.汇报法

汇报法就是在一堂课结束时让学生汇报这堂课的学习收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学生兴趣浓,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掌握本堂课所学知识,教学案例如下:

一位教师这样结束小学数学“千克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

教师:请同学们以“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为题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A:我认识了重量单位——千克。

学生B:我学会了用台秤称物品的重量,以后上街买东西再也不会受别人骗了。

学生C:我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教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那么,如果 要表示这头大象的重量,用克或千克单位合适吗?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停顿)这个以后我们再学习。

8.求异创新法

即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命题、定律等进行进一步的发散性思考,以拓宽知识的覆盖面和适用面,并加深学生对已讲知识理解的结课方法。这种结课法可使教学的主题、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具有培养发散的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教学案例如下∶

一位老师在上《扁鹊见蔡桓公》时,结课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课文学完后,你们能不能换一下角度考虑一下,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扁鹊和蔡恒公呢?”问题提后,众多学生发言,有学生讲到∶“桓公讳疾忌医而死是可悲的,但扁鹊作为医生,规劝病人的力度不够,方法太委婉,没有设法医其心病,有臣卑思想,不能直言不讳。”在学生积极的发言中结束此课。这样的结课方式鼓励学生勇敢地反驳,否定前人的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推陈出新,标新立异。虽然见解幼稚些,但学生求异思维,不盲从,不迷信的独立个性得到培养。要注意的是在发散思维过后,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集中思维,经过分析比较,求取最佳和最真的结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娟科学态和积板思维方式。

9.激发感情法

教师在结课时的语言充满激情、既言简意赅又情深意长,往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情思之弦震颤不已,心潮之澜难以平静,收到发人深省的教学效果。教学案例如下∶

教师问学生∶“孔乙已有脚吗?”学生回答∶“有啊!”师又问∶“他要离开我们的时候,是用脚走开的吗?”学生答∶“用手。”教师就势总结∶“课讲完了,孔乙己也离我们而去了,他走了。是用脚走开的吗?不!是用手。孔乙己这个备受凌辱、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读书人,这个善良忠厚、迂腐困窘的读书人,由于被打致残、频遭冷遇,只好用一双手走了,悲惨地、艰难地走了,走出了读者的视线,也走出了生活的舞台。”

10.回昧法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甘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课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受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教学案例如下∶

特级教师于漪教《茶花赋》一文,在结束课时,出示了一副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挂图,其用意有二∶一是让学生顺着文章脉络理解有关语句,二是让鲜艳绚丽的童子面茶花的形象印在学生的心上。用美好的形象,引导学生具体体会作者对新生的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由衷赞美,理解文章的精髓;用这样美好的形象在学生心田撒播热爱祖国的种子,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深情。这样能激起学生回味的结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招聘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线上报名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