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具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一方面能给学生以一种正面的示范作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以让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内部动机’启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理解、掌握教师的讲授和学习的内容。学生在准确、生动、鲜明的教学语言的诱导下,会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分析、综合以至理解、掌握所学习的内容,为自己取得一次又一次地思维训练的机会;从而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教学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

无论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教学语言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是难以被完全取代的。因为课堂始终是一种弥散着语言的环境。在传统的、比较正规的课堂中,平均有70%的时间是教师在讲话。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教与学的语言活动时主要包括讲授、解释、讨论、提问、回答、复述、概述、修正或纠正等。此外,还有一些为吸引或保持对方注意、控制的讲话,以及表现彼此关系的表达,它们都是教学语言的组成部分。在一些非正规的课堂中,学生活动的自由度较大,但言语活动仍是绝大多数这类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

教师通过教学语言艺术可以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心智水平的增长、学习兴趣的增强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心智活动,不能截然分割为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两个领域。皮亚杰认为,“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情与理应当互为补充、协调活动。而师生间的这种情感流活动的重要媒介就是教学语言。教师通过教学语言这一手段,促进师生间良性情感交流,而忽视或者不重视的教师往往会因教师语言运用不当,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三、教学语言艺术能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爱因斯坦曾经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着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反映着教师思维能力的高低。“口才”好的根源在于“脑才”好,会说在于会想。所以才有了叔本华的“谁想得清楚,谁就说得清楚”。学生透过教师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可以探知到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提高其思维能力的水平。直观描述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论概括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师的机言智语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师的语言观点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教师的语言材料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等等。

(二)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还是榜样——教师给学生做出的运用语言的最直观、最有效、有声无形的榜样。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语言习惯与能力的影响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实践证明∶学生受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言之动性、言之生趣的教学语言的长期熏陶,就会逐步产生对语言的浓厚兴趣,进而掌握灵活运用语言的本领。

(三)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因为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本身就可成为学生审美的对象,使之从中获得审美感受、激发审美想象、丰富审美情趣、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教学艺术家的语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声音清亮,具穿透力,听来十分舒服;语言丰富多彩,运用自如;简洁明确,生动形象,很有魅力;感情完全投入,声调的轻重缓急、高低快慢、抑扬顿挫的变化,总让人变得那么自然、那么优美……他们的语言犹如诗歌语言一般的精炼,小说语言一般的生动,散文语言一般的优美,戏剧语言一般的传神等等。这优美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十分丰富的审美材料。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的熏陶下,会培养起较强的审美能力,从而在“乐中学、学中乐”,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对客观事物有很深的感受和体验,并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语言才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招聘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线上报名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