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古诗文阅读(14分)
【甲】东坡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地方,也是他的“号”的来源。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荦读 “luò”。
【乙】与宋比玉
黄虞龙
夜来月色,映空庭如积水,令人至不敢蹈。 弟通夕为之不寐俄而鸡鸣钟动怅 然久之。  
【丙】书舟中作字
苏 轼
将至曲江,船上滩欹侧①,撑者百指②,篙声石声荦然③。四顾皆涛濑,士 无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变亦多矣,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 且作字乎?
【注释】①欹侧:倾斜。  ②百指: 一百只手指,即十个人。  ③荦然:象声词。
7.【甲】诗“雨洗东坡月色清”中的“清”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说说你的理解。(2 分)
8.【甲】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分)
9. 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2分)
弟通夕为之不寐俄而鸡鸣钟动怅然久之。
10. 根据文意,选出【乙】 【丙】两文标题中“与”“书”最恰当的义项。 (2分)
(1)与(▲)A.和,跟,同   B.给    C.参与  D.赞许
(2)书(▲)A.记录  B.文字  C.书信  D.书籍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
 
12. 结合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话。 (4分)
小文:面对月色,黄虞龙“  (1)  ”, 与甲诗中苏轼截然不同,他们的心境不一样。 (1 分)
小涵:是的。面对滩险舟危的时候,苏轼和其他人的心境也是不同的。舟中他人是“无人色”, 苏轼却“  (2) ”。 (1分)
小文:是什么原因让苏轼能拥有这样的心境呢?
小涵:根据我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以及【甲】文阅读,再结合【丙】文中苏轼的自答之 语,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 (2分)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