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标准为:“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
材料二 某化学教科书的部分目录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材料三 某化学教科书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片段如下:
实验5一1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如图5_5)。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进入小烧杯中,观察现象。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再把小烧杯放回托盘天平上,天平是否仍然平衡?
实验5-2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如图5_ 6),观察现象。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要求:
(1)谈谈你对“质量守恒定律”-课在初中化学体系中的教学价值的认识。
(2)根据上述三段材料,完成“质量守恒定律”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1)质量守恒定律一课在初中化学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而本节课是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一个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做好理论准备。
(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使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实验现象;会用微观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对实验的观察,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演示相关实验和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培养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的测量,培养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