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阅读关于“地球的自转"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材料二 某版本教材中关于“地球的自转”的部分内容。
地球的自转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也随着交替,这种自然现象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
要求:
(1)根据以上材料,写出“地球的自转”一课的教学目标。(9分)
(2 )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并写出设计理由。( 15分)
【参考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地球自转的特征;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能够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及昼夜交替;能够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道具演示一些地理现象,并通过道具演示理解相关地理原理;能够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来理解、解释和说明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地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时刻怀有对自然的好奇心;培养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品质和勇于探索、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2)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人
教师: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原因?是太阳在不停地运动吗?
学生:由于地球在自转。
【设计理由】通过联系日常生活现象导人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快速进人到新课教学中。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地球的自转规律
教师: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我们的地球在自转,那地球如何自转?
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分小组讨论地球自转的规律,填写下列表格的部分内容。
旋转中心 | 方向 | 周期 | 产生的地理现象 |
教师总结,并说明太阳东升西落其实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
【设计理由】利用教具进行演示,直观形象,既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易于理解。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交替
教师: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演示并观察:一名学生用手电简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另一名学生转动地球仪。
教师:出现了什么现象?
学生自由发言:出现白天和黑夜,昼夜交替....
教师:如果地球不自转,有没有昼夜之分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在地球仪上用红笔标出北京的位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学生观察发现:北京在地球仪转动一周的时间里出现了昼夜的一-次交替。
师生总结: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受太阳照射,产生昼夜之分。当地球自转时,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周期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即24小时。
[设计理由]在涉及地球的内容上,地球仪的运用显得十分必要。教师通过地球仪和光源的演示,可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时差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纽约和北京两地时间产生差异的原因。
教师在地球仪上标出北京、纽约和东京,用手电筒照在地球仪上,并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学生观察发现三地分别被光源照到的时间不同,且三地到达当地正午12点的时间也不同。
教师: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所以北京、纽约和东京三地的时间不同。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的时间早。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因此,时间的计算一般可总结为“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问题:纽约与北京的时间差是多少?如果北京时间为上午8点,那么纽约的当地时间是几点?
学生观察两地的经度进行计算。
学生将上面的表格填完整。
【设计理由】教师通过列举生活实例,激发学生探索时差的兴趣。通过教具演示,使时差问题变得直观、易于理解。通过题目练习能够让学生及时运用所学规律,,利于知识的掌握。
环节三:总结与作业
师生一起回顾总结本课的知识点。作业是预习地球公转的内容。
【设计理由】学生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可梳理知识点,起到巩固作用。课下预习可为学生学好下节课内容做准备。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