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7.“工农结合的目的是消灭阶级,城乡结合的经济纽带不是轻工业产品,是重工业,改造小农经济必须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公有化,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此引文反映的是(    )(易混)
A.余粮收集制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18.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上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峰会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大量涌现反映了(    )
A.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19.19世纪某诗人在作品中写道:“西风啊,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歌体现的文学特征是(    )
A.现实主义    B.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20.“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远航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17.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当时的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公有化,推行集体农庄。结合史实可知,斯大林模式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农业集体化。故答案选C。
18.D【解析】题干材料中各种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和密切,其本质是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A、B、C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19.C【解析】题干中的诗歌选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该诗歌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故答案选C.
20.B【解析】历史叙述指的是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带有主观性。题干引文中的第一句话属于历史叙述,第二句话属于历史解释。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