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讲究词语的推敲
这当然不是说教师每说一句都要反复斟酌后才能讲出口,而是说教师的话,特别是一些关键的、重要的话语,用词造句一定要严谨。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格外注意用语的标准和严密。如有的老师讲苏轼的《石钟山记》,对“余固笑而不信也”、“因笑谓迈日”、“而笑李渤之陋也”三句中的“笑”进行了仔细的分辨,分别得出了 “不以为然的笑”、“兴奋得意的笑”、“嘲讽轻蔑的笑”。而不是仅描绘笑的神态,重要的是揭示出笑的含意。又如生物课中同是“生命延续”的意思,老师则应区分生育、繁殖、繁衍、育种、生产等词的不同用法。
2.选择适当的句式
选择适当的句式关键是对句子的组织和调配。实践证明,有了准确的词语还不一定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而没有完整意义的句子是不能构成语言的形式美的,所以选择恰当的句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语言在组成句子时,首先要层次清楚,上下衔接,前后照应,观点一致;其次,还要注意长句和短句的交互配置,整句和短句的搭配运用,乃至主动句和被动句的恰当使用。如一位教师在讲《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导人语时,是这样讲的∶
同学们到过东北的小兴安岭吗?那可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啊!你看,它春天生机勃勃,夏天草木繁茂,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雪景壮丽。你听∶松涛澎湃,泉水叮咚,更有伐木工人的欢歌笑语和林间小火车的汽笛长呜。现在就让我们到美丽的小兴安岭畅游一番吧!
3.运用常见的修辞格
各种修辞手法是构成语言美的重要手段,具有良好的语言艺术修养的教师几乎都能运用修辞格来美化自己语言,因为他们深知比喻的形象具体,借代的意味深长,拟人的生机盎然,排比的气势酣畅,对偶的整齐工稳。已故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中学时代的数学老师就是运用了一串生动、形象、优美的比喻讲解“哥德巴赫猜想”与数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关系的。他说∶“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一席话语激起了陈景润对数学的兴趣,更成了他勇摘皇冠上明珠的最初的力量源泉。
三、教师语言的音色要求

(一)说话要甜美、亲切
教师语言要亲切,尤其是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更应注意这点,只有“甜美”才有儿童情趣,才会符合儿童感知觉的规律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教师语言的“甜”不是花前柳下温言细语的甜,不是故作娇嫩的甜,而是充满教师的爱心,放松学生的心理,和谐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语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舒畅、自然的情绪体验的课堂氛围中,集中精力,开拓思路,认真学习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的普通话必须标准、流畅。如果教师语言的音色,离开了对全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要求,那么音色质量再好,也是讲的是“方言普通话”,或者声、韵、调明显不准确,又讲得结结巴巴,是谈不上甜美的。
(二)语调要丰富、生动
语调是指一句话里声音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配置。如果说音色是先生的、变化不大的,那么要使音色具有美感,还得作必要的调谐,而语调则是一种较好的调谐方式。所以,一个教师如果有较优越的先天音色条件,又能使语调丰富,则锦上添花,整个语言表达的效果就会更理想。诚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个教师如不能用二十种不同语调说‘从这边来”那就不算是一个教育行家。”我国特级教师斯霞总结过自己如何正确运用语调的经验∶“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得很低沉。”语调的变化与情感的起伏统一起来,音色的悦耳与语调的丰富结合起来,四种语调的运用具体讲就是∶高升调前低后高,语气上扬,多用在疑问句,反诘句和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上。降抑调,由高逐渐低,末字低而短,常用在感叹句和祈使句上,或者是表示坚决、自然、悲愤的感情。平直调,平直舒缓,无明显的高低变化,一般的叙述、说明,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的句子,多用这种语调。.曲折调,由高而低后又高,故意加重加高或拖长某些音节,用于表示讽刺、嘲笑、夸张、强调、双关、惊异等感情。
语言的音色要求教师有一副金嗓子,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嗓音如何,直接关系到他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吐词清楚,发音响亮,圆润悦耳,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在优美的听觉中心旷神怡地上课学习。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声音嘶哑、语言干涩、低浊或尖利又特别费劲,除了自己吃力、不舒服外,学生听起来也不舒服。由于学生对音色不美的老师讲课在听觉上有一种本能的斥拒,因此,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做教师的就得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招聘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