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情感的广泛性
教师情感的喜、怒、哀、乐要表之于语言,教师教育教学的传、道、启要表之于语言,也就是说教师要运用语言传达他教育、教学、管理、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一切方面中,不论是讲理、言事、还是评入、论物,他所用的语言必须内容正确、语法规范、音色优美、情感丰富,所以教师语言情感的广泛性就不仅仅是指教学,而是指与学生接触的方面。这里有两种倾向应当注意克服∶一是教学语言情感丰富,可以讲得眉飞色舞,生动传神,甚至进入教学内容的一个角色,时而开怀大笑,时而豪情奔放,时而声泪俱下,确实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而下课后与学生的交往中则不苟言笑,虚与委蛇,甚至冷若冰霜,形同路人。二是教学语言情绪不饱满、情感不丰富,不会随着教学的变化而调节自己相应的情感,从头至尾都是一种腔调,丝毫看不出教师对所教内容、对教育工作的感情表露,但是下课后则不一样,要么对学生置之不理,要么对学生过分亲密,要么动辄训人,要么一味迁就。这些教师语言情感领域便十分狭窄了。正确的是喜怒有了,宽严有度,亲疏有别。
3.情感的深度性
情感的深度是随着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逐渐认识到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热爱之情也逐渐加深,以至于立志终身从教。情感的深度性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有了这种思想境界,才有对工作的一往情深,才说得上是一种美的情感。例如,魏巍、钱小惠等人著的《邓中夏传》一书就写了青年邓中夏在北京大学时∶李大钊先生的“亲切、关怀的语气,讲到了学习的目的,讲到了国家、民族的危亡,讲到了青年生活的方向。他的情绪越来越兴奋,表情越来越激昂,他大声疾呼”,“李大钊坚定、热情的声音,在耳边更有力地震响起来”。不难看出,李大钊语言情感的深度表现得是何等的淋漓尽致,对邓中夏的情感鼓励与激发是何等的深刻、强烈。
(二)教师语言情感的功效
教师语言的情感在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语言是否饱含一种对事业、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情感,学生是最能直接感受到的,并且是衡量一个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教师的“以知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说“以情感人”应始终贯穿于前两者之中。
1.让话语负载丰富情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话语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自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活跃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满面春风的语态,带有浓郁情味的话语,饱含激情的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在情感共鸣的语境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学案例如下∶学生小王因病请了三天假,今天刚来上课。班主任老师微笑着迎了上去∶“嗬!小王来了!你的病好了吗?高烧退了吧?以后可要当心,天气冷了要多穿衣服。”
然后,班主任转向全班∶“同学们,小王恢复健康了。瞧!他今天来上课了,让我们欢迎他!”说完带头鼓起掌来。在掌声中,小王感动得流泪了。
学生请假好几天,回到学校上课。你对他说的头一句话会是怎样的呢?你可能会说∶“小王,你已经缺了不少课,要加倍努力呀!”或者会说∶“有医院的病假条吗? 那么家长证明呢?……没带?!回去拿!”让学生离开教室。但是这位班主任老师却是用爱护关切的询问,饱含感情的话语使学生深受感动,这也教育了全班同学。在话语中注入丰富的感情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2.让微笑温暖学习心灵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让学生感到亲切,尤其是要经常面带微笑。有人甚至把微笑看做是教师的“职业表情”。日本一个教育调查机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认为“最温暖的”是“教师的微笑”。微笑体现教师的自信和值得信赖,绝大多数优秀教师都会用微笑着说话的艺术来吸引学生,学生会感到如坐春风的愉悦,这正是教育情境中的移情作用。
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招聘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