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情节式想象
这属于具体场面的想象,该音乐中没有十分明确情节,如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细节。
除叙事性音乐作品(如《歌唱英雄王小二》)外,多数音乐作品都没有具体的情节。这是由于音乐的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决定的,然而这正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的良好契机,无论学生的答案如何老师都应予以充分肯定。
联想
例如对法国作曲家圣。桑于1886年创作的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一首《狮王进行曲》、第十三首《天鹅〉,可从下述三方面进行联想教学:
(1)类比式联想
狮王与天鹅的主题比较:旋律、节奏、音色各自的特点?狮王与天鹅的形态、生活方式比较:体形、色彩、活动方式各自的特点?大型猛兽(如狮)的音乐表现是低沉而粗犷,此外,还适合表现哪些动物?
小型野禽(如天鹅)的音乐表现是优美而舒展,此外,还适合表现哪些动物?
《动物狂欢节》里描写的是原始森林的动物。“唐老伯”的农场里有哪些动物呢?哪些是凶猛的,哪些是温顺的呢?你能为这些动物创作音乐(也可只创作节奏)吗?
(3)发散式联想
狮王与天鹅的音乐主题,使你还想到了什么形象(除动物外)?经过怎样的改变(如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狮王与天鹅的主题可以互换?
狮王与天鹅的主题还能表现人物吗?如果能表现的是怎样的人物?
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除欣赏教学外,还适合中小学生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的教学。
三、群体合作与和谐原则
“学会求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被认为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音乐艺术的情感性特征和其集体表演形式是培养人的群体与合作精神的最 佳方式。音乐的情感性特点,是人与人之间共处与合作的基础。音乐艺术的存在方式是音响,而它表现的却是人类的情感,由于音乐运动与人类情感活动的“同构关 系”,使人们在音乐活动中能获得相似的情感体验,比如:同是二胡独奏曲,《江河7水〉与《赛马》,当我们给不同年龄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欣赏的时候,对 《江河水》表现出的悲凉、凄切的情绪和《赛马》表现出的欢快、明朗还有一点紧张的情绪,没有谁会认为他们的情绪是一样的,由此引起的个体的情绪反应和情感 体验大致也是一致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己。相似的情感体验奠定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上交流和沟通的基础,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语言’,也就奠定了共处与合作的基 础。
音乐表演中的集体形式是浓缩的与社会共处的形式。齐唱(奏)合唱(奏),作为群体的工作,需要彼此之间相互配合,通力合作,个体的作用要发挥到恰到 好处,既不能强化,也不可弱化,否则将破坏整体的和谐。一个人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群体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中小学生通过集体形式的音乐活动,在潜移默化 中,便能形成和谐意识与群体合作的精神。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