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中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有人认为: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有矛盾,只要升学考试存在,素质教育就无法落实。这种说 法是错误的,理由是( )。
A.升学考试可以代替素质教育 B.素质教育和升学考试并不对立
C.中学阶段不应实施素质教育 D.素质教育就用分数来评价
2.语文课上,李老师组织探究学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过了一会儿,他发现学生讨论的内容有点偏题,于是要求他们按照给定的主题讨论。没多久,李老师又发现,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根本就不理解,但李老师还是要 求学生回到给定的问题上。李老师在探究学习中的教学控制没有依据( )。
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②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③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3.郑老师用小本子记录班上每个同学的作业、笔记、课堂和考试情况,以此掌握学情,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这说明郑老师( )。
A.关注学生发展的均衡性 B.关注学生发展的互补性
C.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D.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45岁的田老师去年刚评上高级职称,她说:“我总算是熬出头了,可以好好歇歇了。我现在只要把课上好就行,没有什么别的追求了。”田老师缺乏的是( )。
①开拓创新的态度
②终身学习的理念
③勤学好问的品质
④教学相长的理念
A.②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分别为( )。
A.10年和5年 B.5年和5年 C.5年和3年 D.3年和3年
6.王老师在某公立学校任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其应实行的是( )。
A.教师职员制 B.教师任命制 C.教师公务员制 D.教师聘任制
7.初中教师赵某因暴力伤害犯罪被判有期徒刑,由于表现好,被提前释放,关于赵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丧失教师资格,不能继续在学校工作
B.保留教师资格,只能从事非教学工作
C.保留教师资格,可以继续在学校工作
D.丧失教师资格,可以在学校从事非教学工作
8.校长黄某在学校管理中违规收费,被本校教师张某举报,黄某怀恨在心,对其打击报复,随意停止张某的教学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校长黄某可给予( )。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 C.刑事制裁 D.刑事处罚
9.体育教师唐某因受过重大刺激,情绪易冲动,学校依旧安排他从事教学工作。在一次体育课上,学生杨某因身体不适无法完成规定动作,唐某火冒三丈,踹了杨某一脚,致使杨某内脏受伤。对于这起事故的法律责任,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唐某应独自承担责任 B.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C.学校应承担过错责任 D.杨某应承担补充责任
10.初一学生王某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到校上学,其父母向学校提交了办理休学的书面申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权批准该申请的是( )。
A.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县级或省级人民政府
C.所在学校当地乡镇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11.未成年学生陈某的的父母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学校了解情况后,为陈某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依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机构是( )。
A.教育行政部门 B.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12.初中教师陆某因上课与学生王某发生争吵,数日后,两人在校外偶遇,再起冲突,其间陆某将王某打伤,应对王某所受人身伤害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
A.陆某 B.学校 C.陆某与王某 D.学校与陆某
13.魏老师分享道:“我带班最要紧的一个原则就是,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委不干;凡是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我不干。这样逐步往下落实,以增强学生的能力。”下列选项与魏老师秉承的教师职业道德相符的是( )。
A.其授业也,至诚恳恳
B.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教者顺其性也,所以深造之
14.在高三关键阶段,为了学生在高考中都能取得好成绩,王老师根据班上优等生的情况设计教学进度,布置学习任务,王老师没有处理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冲突是( )。
A.善恶冲突 B.立场冲突 C.境界冲突 D.情感冲突
15.方老师对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非常宽容,在她的课堂上经常有学生交头接耳、递纸条,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对方老师进行教育,方老师解释说:“教师要宽容,不能过于严厉”。这表明方老师缺乏( )。
A.教师公正的形式性 B.教师公正的可互换性
C.教师关怀的方法性 D.教师关怀的关系性
16.陶行知先生说:“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下列选项不属于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师职业幸福特点的是( )。
A.精神性 B.关系性 C.集体性 D.有限性
17.1956年,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国产汽车试制成功,毛主席亲自为其命名,这一汽车品牌是( )。
A.东风 B.解放 C.红旗 D.跃进
18.下列选项中,银版摄影法的发明者是( )。
A.爱迪生 B.达盖尔 C.麦克斯韦 D.蔡司
19.汉武帝时期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下列不属于从西域引进中原的品种是( )。
A.玉米 B.葡萄 C.苜蓿 D.石榴
20.毛泽东的《渔家傲》词中“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之句,下列选项中,与词内容对应的 事件是( )。
A.第一次反围剿 B.第二次反围剿 C.第三次反围剿 D.第四次反围剿
21.下列河流中,流入印度洋的是( )。
A.澜沧江 B.沱沱河 C.额尔齐斯河 D.雅鲁藏布江
22.下列选项中,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是( )。
A.《变形记》 B.《绿房子》 C.《百年孤独》 D.《印第安人》
23.《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医学发展起着巨大作用,该文献的著作年代是( )。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24.历史上欧洲建筑风格多样,各具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文化、技术与审美需求,图中所示的建筑风格是( )。
A.罗曼式 B.哥特式 C.巴洛克式 D.洛可可式
25.为了纪念希腊士兵菲迪波德斯从马拉松跑回雅典传递胜利信息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第一届雅典奥运会上第一次出现了马拉松比赛项目,后来在第八届运动会上确立了标准马拉松的距离,该距离是( )。
A.21.125千米 B.36.875千米 C.42.195千米 D.48.745千米
26.某次考试,班上学生的分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最高分为百分制的99分,最低分为50分,平均分75分。在下列分数段中,人数最多的是( )。
A.60-69 B.70-79 C.80-89 D.90-99
27.Excel某公式中引用了一组单元格区域(C3:D7,A2,F1),该组单元格的总数是( )。
A.12 B.16 C.4 D.8
28.下列选项中,与“四季—秋天”逻辑相同的一项是( )。
A.电器—电源 B.公路—铁路 C.气候—气温 D.住宅—房间
29.由“所有作品都具有观赏性”和“有些作品能够传递正能量”两句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有些具有观赏性的作品不能传递正能量 B.有些具有观赏性的作品能够传递正能量
C.有些能够传递正能量的作品不具有观赏性 D.所有传递正能量的作品都具有观赏性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一)
高一时,我迷上了言情小说,把精力用于追逐“校花”。我常常陷入幻想,茫然地面对课堂。
高二时,我照样玩世不恭,就这样,我浑浑噩噩地、无精打采地进入高三。
这一年,孙老师被调来担任我们的班主任,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察觉到我“玩世不恭”的。在一个冬日的课间,他把我叫到操场上。“来看我给你做几个实验!”在暖和的阳光下,我懒洋洋地点了个头,算是应付。他找了一段树枝,在沙地上画个大瓶子,瓶口封闭,上端有个导管似的装置,瓶子里有一只小鸟,活蹦乱跳的样子。这是干啥,我很好奇。一奇怪我就上了心,认真盯着看。第二幅图里,小鸟倒下了。第三幅图里,是一个空中飘浮的气球,气球边上是一个熟悉的化学方程式。见我认真观看,他温和地说道:“第一幅图里的鸟能活蹦乱跳,是因为瓶子里有空气,重要的是氧气,抽走了气体,鸟就窒息了。”我点点头。“一个瘪的气球注入氢气就能飞扬在高空。氢气和氧气能合成人和万物的生命之源:水。姑且把理想比作氢气,把现实比作氧气,这合 成的东西对人可是必不可少的呀,你说呢?”
听完孙老师的一席话,我醒悟了,我记不得当时对他说过什么,只知道从那之后,我摆脱了自己设置的真空,高考后我去了理想的大学。
30.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本质观的角度,评析孙老师的教学行为。
(二)
写作课前,谢亮对高老师说:“老师,我新买的钢笔不见了,咱们班有小偷。”高老师听了很生气。但她压抑住怒火,安慰谢亮道:“你先别急,我一定会查清楚,帮你把钢笔找回来。”写作课上,高老师严肃地说:“谢亮同学的钢笔不见了,是谁拿的,偷拿别人的物品很不应该,谁做的赶紧承认吧。”全班同学鸦雀无 声,高老师意识到这样问是没有结果的,于是将原来布置的作文题做了微调,说:“我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更好的人,请大家以‘诚实’为题,写一篇作文。”同学们认真地写起来。
下课后,晓伟找到高老师,承认是自己喜欢就拿了谢亮的钢笔,高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语重心长地说:“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很欣慰,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犯错,知错能改就是好样的,我会帮你保守秘密的。”
第二天,高老师假装在教室角落捡到了谢亮的钢笔,并还给了谢亮。此后,晓伟非常感激高老师,在课堂和班 级活动中积极表现。一个月后,高老师把晓伟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一支新钢笔,说:“我把这支钢笔送给你,因为你的诚信和努力。”
31.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老师的教育行为。
(三)
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种特殊的、不会失去的、不断发展的和方向明确的德性。
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中的大事。自然不懂得敬畏生命。它以最有意义的方式产生着无数生命,又以毫无意义的方式毁灭着它们。
从外部看,自然是美好和壮丽的,但认识它则是可怕的。它的残忍毫无意义!最宝贵的生命成为最低级生命的牺牲品。例如,一个儿童感染了结核病菌。接着,这种最低级生物就在儿童的最高贵机体内繁殖起来,结果导致这个儿童的痛苦和夭亡。在非洲,每当我检验昏睡病人的血液时,我总是感到吃惊。为什么这些人的脸痛苦得变了形并不断呻吟:我的头,我的头!为什么他们必须彻夜哭泣并痛苦地死去?这是因为,在显微镜下人们可以看见10‰~40‰毫米的白色细菌,即使它们数量很少,以至于为了找到一个,有时得花上几个小时。
由于生命意志神秘的自我分裂,生命就这样相互争斗,给其他生命带来痛苦或死亡。这一切尽管无罪,却是有过的。自然教导的是这种残忍的利己主义。当然,自然也教导生物,在它需要时给自己的后代以爱和帮助。只 是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残忍的利己主义才得以中断。但是,更令人惊讶的是,动物能与自己的后代共同感受,能以直至死亡的自我牺牲精神爱它的后代,但拒绝与非其属类的生命休戚与共。
受制于盲目的利己主义的世界,就像一条漆黑的峡谷,光明仅仅停留在山峰之上。所有生命都必然生存于黑暗之中,只有一种生命能摆脱黑暗,看到光明。这种生命是最高的生命,人。只有人能够认识到敬畏生命,能够认识到休戚与共,能够摆脱其余生物苦陷其中的无知。
这一认识是存在发展中的大事。真理和善由此出现于世,光明驱散了黑暗,人们获得了最深刻的生命概念。共同体验的生命,由此在其存在中感受到整个世界的波浪冲击,达到自我意识,结束作为个别的存在,使我们之外的生存涌入我们的生存。
32.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画线句“只有一种生命能摆脱黑暗”中的“黑暗”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为什么说“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中的大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10分)
三、写作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如今,人们外出总会带两样东西:钥匙和手机。
钥匙用以打开私人空间,让人们回到自己的隐秘之地,但是私人空间也难有完全的隐私可言。
手机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让人们走向外部世界。但是,我们也发现:手机上尽管储存着大量的名字和号码,有时你却不知道给谁拨去电话。
“绝对隐私”已成时代幻影解析:钥匙象征的私人领域正被技术渗透,其实真正的隐私不仅是空间权利,更是心灵权利。手机连接的公共空间充满浅层交际,我们沉浸在点赞之交的喧嚣中,灵魂却陷入更深的孤独我们需要重建有质量的独处和有温度的连接,让科技重新为人服务。同时培育两种能力:高质量独处的能力和深度连接的能力。提出在数字时代如何保持人的主体性,如何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的美好生活。
33.请结合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